跨学科、产学研共融:GeoHBots斩获佳绩开启未来新篇章
2025-08-25 发布:[人工智能学院]谢卓均 点击:0次
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举行。首届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汇聚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顶尖队伍,包括192支高校代表队和88支企业代表队,共计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赛事设置26个赛项,进行了487场精彩对决。在学校教务处和人工智能学院的统筹下,学校共选派了由15名学生组成的3支队伍参加本次赛事。经过紧张备赛,最终GeoHBots队以7胜2负的优异战绩,从全球40余支劲旅中成功突围,斩获季军。
在机器人3V3足球赛比赛过程中,赛场上的机器人无需遥控操作或人为干预,完全依靠机器人自身能力实现多机协同方阵。搭载加速进化核心感知、运控、导航和决策算法的机器人“球员”们能在绿茵场上完成定位识别、传球射门等连贯动作,其复杂度远超单台机器人自主行动。
GeoHBots队成员
人工智能学院
张裕丰 李先群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邓祖涵 徐涵
数理学院
宋彦潼
指导教师
王振华 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GeoHBots队成员涵盖我院及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数理学院学子,由我院王振华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该队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与顽强拼搏精神,以7胜2负战绩从全球40余支劲旅中突围。此次获奖,是我院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教学建设的新进展,也是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成果,锻炼了学子多方面能力。我院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8月17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长兵、党委副书记李林、辅导员吕菲菲、王嘉波,深入赛事现场进行慰问。
学院领导向GeoHBots队的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与队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他们表示,此次获奖是人工智能学院顺利的开门红,也是学院学科实力和竞赛水平的重要体现。领导们希望参赛队员们继续保持奋斗精神,获奖的队员们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同时,也鼓励未获奖的选手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为学校及学院赢得荣誉。
学院领导还现场观摩了比赛,亲身体验了赛事的高水平组织、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激烈的竞技氛围。他们认为,该赛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和交流机会,充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活力与广阔前景。
整个备赛过程依托学校人工智能学院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坚实平台进行,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为我校参赛队伍提供了机器人设备和技术支持。作为北京市级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实验室始终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尤其在机器人竞赛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涵盖空中竞技(无人机编队与自主飞行技术)、陆地争锋(智能车与轮式机器人开发)、水下探索(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仿生突破(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四大方向。多年来,实验室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通过系统化培训与组织工作,年均斩获高水平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余项,为此次高规格赛事的备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此项荣誉的取得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教学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也是学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成果。通过参与比赛,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与提升,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大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加深了对足球人形机器人项目代码的理解,也在训练和实战中积累了有关策略设计和参数调试的大量经验,这次走出课堂接触产业前沿的宝贵经历,也将驱使他们不断探索,在创新之路上稳步前行。
以此为契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构建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动前沿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深度转化,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与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